昌邑地图
昌邑地图
区域概况
昌邑市是国务院确定的沿海开放城市,是著名的“丝绸之乡”、“华侨之乡”、“中国印染名城”、“中国北方绿化苗木基地”、“中国超纤产业基地”。市域总面积1578平方公里,辖15处乡镇(街道),818个行政村(居委会),人口68万。市人民政府驻地邮编:261300。代码:370786。区号:0536。拼音:Changyi Shi。
地理位置
地理位置优越 昌邑位于山东半岛西北部,渤海之滨,莱州湾畔,东与烟台、青岛毗邻,西与潍坊相接。属“青岛一小时经济圈”,“潍坊半小时经济圈”。
行政区划
昌邑市辖2个街道、6个镇:奎聚街道、都昌街道、柳疃镇、龙池镇、卜庄镇、围子镇、饮马镇、北孟镇。
历史沿革
历史文化悠久 昌邑秦时设县,宋朝定名,有2200多年的建县历史,史称鄑邑,都昌。1994年7月撤县设市。
古称鄑邑、都昌。春秋时设城邑,本齐之都昌邑,汉因置都昌县。宋建隆三年(962年),称昌邑,以邑在汉之都昌城,故名。1994年6月10日,撤销昌邑县,以原昌邑县的行政区域设立县级昌邑市。
1993年7月2日,撤销昌邑县龙池乡,设立龙池镇;撤销青乡乡,设立青乡镇;撤销卜庄乡,设立卜庄镇,撤销仓街乡,设立仓街镇;撤销丈岭乡,设立丈岭镇。
1995年,昌邑市辖13个镇、9个乡:都昌镇、柳疃镇、青乡镇、龙池镇、卜庄镇、仓街镇、饮马镇、塔耳堡镇、岞山镇、石埠镇、围子镇、下营镇、丈岭镇、李家埠乡、夏店乡、东冢乡、宋庄乡、南逄乡、流河乡、双台乡、太保庄乡、北孟乡。
1996年12月27日,撤销昌邑市北孟乡、李家埠乡,设立北孟镇、李家埠镇(鲁政函民字[1996]62号)。
1997年7月4日,撤销都昌镇,分别设立奎聚、都昌两个街道办事处(注:以原都昌镇北海路以东的行政区域设立奎聚街道办事处,以原都昌镇北海路以西的行政区域设立都昌街道办事处),将双台乡的北褚、南褚、东褚、前埠、后埠5个行政村,南逄乡的刘埠、王逄2个行政村,李家埠镇的高家道照、长埠2个行政村划归都昌街道办事处管辖(鲁政函民字[1997]28号)。1997年7月9日,撤销宋庄乡,设立宋庄镇(鲁政函民字[1997]31号)。
2000年,昌邑市辖2个街道、15个镇、6个乡。 根据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683182人,各乡镇人口: 奎聚街道 52339 都昌街道 37342 李家埠镇 29325 柳臆镇 30103 青乡镇 19711 龙池镇 25526 下营镇 7909 卜庄镇 31930 围子镇 41922 仓街镇 27408 宋庄镇 30513 石埠镇 30738 饮马镇 44560 北盂镇 39933 昨山镇 35531 丈岭镇 24907 塔耳堡镇 32513 南逢乡 22445 双台乡 31126 东冢乡 18481 夏店乡 20300 流河乡 17850 太保庄乡 30770
2001年,昌邑市进行行政区划调整:李家埠镇划归奎聚街道,青乡镇划归柳疃镇,南逄乡划归都昌街道,下营镇和东冢乡划归夏店乡,仓街镇划归围子镇,流河乡划归石埠镇,塔耳堡镇划归丈岭镇。
截至2002年12月31日,全市总面积1812平方千米。辖2个街道、11个镇、2个乡,818个行政村(居委会)。年底全市总人口68.03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9.54万人。
2003年,全市总面积1812平方千米。辖15个乡(镇、办事处),818个行政村(居委会) 。年底全市总人口67.7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13万人。
2006年,昌邑市辖2个街道、11个镇、2个乡:奎聚街道、都昌街道、柳疃镇、龙池镇、夏店镇、卜庄镇、围子镇、宋庄镇、石埠镇、饮马镇、北孟镇、岞山镇、丈岭镇、双台乡、太保庄乡。
2007年,昌邑市将2个街道、11个镇、2个乡调整为2个街道、6个镇、1个乡:撤销双台乡,并入都昌街道;撤销夏店镇,并入卜庄镇;撤销宋庄镇,并入围子镇;撤销石埠镇、岞山镇,并入饮马镇;撤销丈岭镇,将原丈岭镇的40个村(即2001年行政区划调整前原丈岭镇辖区)与太保庄乡合并设立太保庄镇,将原丈岭镇的45个村(即2001年行政区划调整前原塔耳堡镇辖区)并入北孟镇。
2007年,将太保庄镇(连同峡山及峡山水库)划归潍坊市坊子区。
自然资源
自然资源丰富 南部蕴藏丰富的铁矿石、重晶石、石英石、膨润土等10多种矿藏。中部土地肥沃,适宜各种农作物生长,多种农产品远销海外。北部拥有52公里海岸线,地下蕴藏大量卤水、石油、天然气等资源。
一、矿产资源
目前已发现和开采的矿产资源主要有铁、彭润土、粘土、石英、大理岩、花岗岩、重晶石、河沙、地下卤水、天然气、石油等。从矿产结构上分析,非金属矿种类较多,储量较大,具有明显优势,其中已开采的主要有:膨润土,境内南部广泛分布总计储量约2100万吨,其中大型矿床一处,中型一处,小型两处。石英岩:主要分布于饮马镇以北的吕山至青龙山一带,地质储量为3683万吨,且矿体厚度大,品位高,构造简单,现与香港合资开采。卤水:主要分布于北部沿海,分三层,估计总储量在10亿立方米左右,开采历史悠久,前景广阔,目前已形成年产盐16万吨,溴2000余吨的能力。
二、水资源
昌邑市境内水资源比较丰富,地表水包括潍河、胶莱河、虞河三大水系,多年平均径流总量约7.97亿立方米,其中客水流入6.6亿立方米.(潍河3.4亿立方米,胶莱河2.5亿立方米,其他河流0.7亿立方米)。多年地表径流可利用总量2.65亿立方米,其中南部地区0.72亿立方米,中部0.72亿立方米,北部沿海地区1.21亿立方米。另外引黄济青、引黄济烟水渠从市域北部穿过,可利用水量为3400立方米。境内地下水总储量约15.24亿立方米,浅层地下水一般在2-30米以内,深层地下水一般在35米以下。
三、动植物资源
昌邑市的野鸟类有16个目,44科或亚科,近200种。由于低多平原,人口稠密,野生兽类较少,主要有狐狸、獾、狸、鼬、野兔、蝙蝠、田鼠、鼹鼠、刺猬。自1966年以后,狐狸、獾、狸、鼬等逐渐减少,有的已经绝踪。昆虫类有:野蜜蜂、螳螂、蟋蟀、壁虎、蚯蚓、蜥蜴、蚕、蛇、青蛙、蟾、赤眼蜂、七星瓢虫、异色瓢虫、中华草蛉、丽草蛉、叶色草蛉、大草蛉、大灰食蚜蝇、带食蚜蝇、螟黄长距茧蜂、历奇蜂等。蛇系无毒蛇,自1966年以后大量减少。鱼类 境内北临渤海湾,海鱼有:黄姑鱼、小黄鱼、鲈鱼、梭鱼、鲻鱼、鳓鱼、鲅鱼、带鱼、鲳鱼、虾虎鱼、银鱼、鲆、鲽、斑祭、梅童、鲨、鳐、鳗、鲷、青鳞鱼等。近年因捕捞过度,黄姑鱼、鲅鱼、鲳鱼大大减少,幼鱼损害严重,故资源严重衰退。小黄鱼、带鱼、鳓鱼等濒于绝迹。境内地处暖温带,适于水生动物繁殖生长。全市天然淡水鱼种约10多种,分属3目6科。此外还有虾类、蟹类、螺类、多毛类、海贝类,海蜇等。
昌邑市自古以载槐、柳、泡桐、毛白杨、榆、楸、椿、桃、李、梨、枣、石榴、杏等乡土数种为主。建国以后,先后引进了加拿大杨、北京杨、苹果等树木,并从青岛引进了雪松、桧柏等观赏树木。
主要用材林有槐树、刺槐、柳、泡桐、加拿大杨、简阳、太青杨、北京杨、意大利杨、毛白杨、白榆、楸树、樗树,还有乡椿、梓树等。
主要经济林有梨树、桃树、杏树、苹果树、柿子树、葡萄树、樱桃树、栗树、枣树、山楂树、银杏等。观赏树有雪松、侧柏、吹柳、悬铃木、冬青等。
四、土地资源
据90年土地利用调查,全市土地总面积18.122万公顷(海拔±00M以上土地),人均占地4.01亩,占潍坊市土地总面积的10.3%,其中耕地面积8.73万公顷,占全市土地的48.2%,园地面积0.48万公顷,林地面积0.20万公顷,居民点及工矿用地3.26万公顷,交通拥地面积0.55万公顷,水域面积4.04万公顷,未利用土地0.87万公顷。土地利用率达95.2%,高于潍坊89.3%的水平。
五、岸线资源
昌邑市海岸线西起虞河口,东至胶莱河口,全长35公里,海滩面积85.3平方公里(从0米至1.3米高程计),浅海面积 2866.6平方公里(从负15米至低潮线计,生产鱼、虾、蟹、贝类等,海产品资源丰富)。
交通通讯
交通通讯便捷 胶济铁路、大莱龙铁路、济青高速公路、潍莱高速公路、荣乌高速公路、309、206国道穿越市境,北部下营港可与20多个港口通航。移动通信、电话传真、宽带可直通全国及世界各地。
产业优势
产业优势突出,形成了纺织印染、海洋化工、机械制造、水产养殖、食品加工、优质苗木等具有区域特色和竞争优势的产业集群。
经济发展
经济发展迅速 近年来,全市围绕落实科学发展观,大力实施“三化一推进”总体战略(加快工业化、民营化、城市化步伐,推进资源优势向经济优势 特别是沿海资源优势向产业优势、经济优势和竞争优势转化,培植具有区域特色的产业集群),“五力合一”促发展(扩大招商引资借助外力,激活民营经济启动内力,深化企业改革增强活力,开发沿海资源挖掘潜力,抓好城市经营用好地力),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发展迅速。2006年全市完成生产总值141.47亿元,完成财政总收入11.19亿元,其中地方财政收入6.05亿元;限额以上工业企业销售收入342.9亿元,利润15.24?亿元,利税24.26亿元;出口创汇2亿美元;招商引资总额69.3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5980元,在岗职工平均工资13000元;城乡居民储蓄余额81.74亿元,人均12045元。限额以上工业企业数量、销售收入、利润总额、利税总额 及出口创汇、实际利用外资、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等8项主要经济指标实现了两年翻一番。
名 胜 古 迹
中国北方绿化苗木博览园
中国北方绿化苗木博览园又名绿博园,位于山东省潍坊市昌邑市宋庄镇,为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中国北方绿化苗木基地。是中国北方地区目前唯一的苗木农业生态园。
2003年由潍坊金丝达集团投资6000多万元兴建,占地面积两千余亩,分为六个园区,十余个景点。园中既有北方应用的各种绿化花木、苗木,又有众多的南国热带绿化植物,共有600多个品种,集世界绿化苗木品种为一园,形成独特的人文景观。
昌邑市博物馆
昌邑市博物馆坐落于城东路东侧,文山西麓,占地40.71亩,建筑面积5500平方米,投资近千万元。建筑风格采用了仿古殿堂式结构,于1997年正式落成并向社会开放。
该馆馆藏丰富,碑帖、书画收藏独具特色。大批藏品中,经鉴定具有重要价值的有千余件。其中,国家一、二、三级文物近百件。商代末期的邓共、明代孙昂墓出土的随葬石俑、黄元御《伤寒悬解》手稿等,在国内外享有较高声誉。
该馆现已开辟十个专题展厅:即历史厅,文物厅,书画厅,碑贴厅,民俗厅,丝绸厅,华侨厅,经济发展厅,科技厅,预备厅。
招商引资
昌邑经济开发区
昌邑经济开发区是1992年经山东省人民政府批准设立的省级开发区,规划面积17.7平方公里。按照城市总体规划和开发区的发展需要,昌邑市在开发区内先后修建和拓宽改造了石化路、西环路、南环路、同大街等12条主干道路,完成硬化道路面积46万平方米,同时实现硬化、美化、绿化、亮化总里程28公里。热电厂投产运行,热力管线进入多家企业。污水处理厂和生活垃圾处理厂正在建设中,电力、供热、供水、排污、排水、通讯等“六通一平”配套面积达到10平方公里,搭建起了良好的发展平台。
目前,经济开发区引进项目81个,总投资72.4亿元,对昌邑市经济实现既快又好、更快更好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通过不断优化发展环境,经济开发区的区位优势和环境优势进一步得到彰显,成为集聚资本、汇聚产业的“强磁区”,成为国内外客商谋求发展的热土,成为企业家创业开拓的宽阔舞台。2005年开发区工业企业实现销售收入79亿元,实现工业增加值2 1亿元,实现财政收入2亿元。
2003年以来,经济开发区面对诸多矛盾和问题,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快速启动进区项目,抓紧开工建设,形成了同大、石化、海天、华晨、纺织五个专业园区,目前引进项目81个,总投资72.4亿元,初步形成了以石油化工、纺织印染为主,以农产品加工、服装加工、机械制造、家具制造等为辅的布局合理的产业体系。
在经济开发区里,石化工业园最为引人注目。近年来,昌邑石化持续不断加大投入、加快发展,年均投入都在8亿元以上,综合加工能力由2002年的110万吨扩大到现在的450万吨,资产总额25亿元,跨入潍坊市工业50强、全国石化企业100强。目前投资6亿元的100万吨延迟焦化项目正在建设。像石化公司一样,同大、海天、华晨、电业、新昌等企业纷纷落户或投资开发区。开发区已从过去的小项目招商到现在的大项目落户、从过去的少数企业入驻到现在的众多企业在建或投产,呈现出了建设速度加快、大项目拉动作用增强、区内产值大幅提升等特点。截止到2005年底,开发区共引进投资过亿元的项目12个。骨干企业带动、大项目带动为开发区新一轮更快更好发展注入了生机,增添了活力,储备了后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