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概况
日照因“日出初光先照”而得名,地处中国大陆沿海中部、山东半岛东南部,东经118°25′~119°39′,北纬35°04′~36°04′。日照东临黄海,西靠沂蒙,北连青岛、潍坊,南接江苏连云港,南北长约82公里,东西宽约90公里,总面积5310平方公里,其中山区、丘陵、平原各占三分之一,海岸线100公里。
日照现为山东省17个地级市之一,全市辖东港区、岚山区、莒县、五莲县、日照经济开发区和山海天旅游度假区6个区县处,有54个乡镇、街道,2981个村居,总人口280万。市人民政府驻东港区,邮编276800,行政区划代码371100,区号0633。日照是一座新兴的沿海港口城市,历史文化悠久,名胜古迹众多,自然风光秀美,是理想的旅游、度假、休养之地,2005年被国家环保总局认定为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
长途区号 邮政编码
日照市 0633 276800
东港区 0633 276800 岚山区 0633 276800
莒县 0633 276500 五莲县 0633 262300
历史沿革
日照具有悠久的历史,早在原始社会时期,就有人类在这里繁衍生息,创造着自己的文化。据考古工作者考证,在莒县陵阳河、东港区两城镇等地,已发现了一些属于旧石器时代早中期(北京猿人时期)和新石器时代后期的大汶口文化遗存和山东龙山文化遗存。牛津大学出版的《世界史便览》称,公元前3500年到公元前2000年的日照两城,是亚洲最早的城市。
夏、商时期(公元前21世纪-公元前11世纪)日照属东夷,西周到战国前期(公元前11世纪-公元前431年)属莒国,秦属琅琊郡,西汉置海曲县,三国魏时属城阳郡并于莒,北魏置梁乡县。隋时归莒县,属琅琊郡,唐、宋属密州。宋元佑二年(公元1087年)置日照镇,属莒县,取“日出初光先照”之意,始有“日照”之名。金大定二十四年(公元1184年)设日照县,属益都府莒州,元代因之,明代属青州,清代属沂州。
中华民国建立后,1913年2月撤府,属胶东道。1925年冬改属琅琊道。1928年撤道制,直属于山东省政府。1936年2月,隶属山东省第三行政督察专员公署。抗日战争时期,国民党日照县政府仍隶属该公署。1940年3月16日,中共领导下的日照县抗日民主政府成立。1941年1月,隶属莒、日、临、赣四县联合办事处,后四县联合办事处改为滨海各县行政联合办事处。1941年8月,日照隶属滨海专员公署。1944年6月,隶属滨海区滨中行署(三行署)。1945年4月,滨海专员公署改为行政公署。1946年7月,滨海行政公署改为滨海行政专员公署,日照属该署。1948年8月,日照隶属鲁中南行政公署第六专署,次年7月改称滨海专署。
新中国建立后,1950年,日照划归沂水专署。1953年8月,划归胶州专署。1956年5月,改属临沂专署。1984年4月,临沂行署石臼港办事处建立。1985年3月22日,经国务院批准,撤销日照县和石臼办事处改为日照市,仍隶属临沂行署,5月正式办公。1989年6月12日,经国务院批准,日照市升格为地级市,11月5日对外正式办公。1992年12月7日,将潍坊市的五莲县、临沂地区的莒县划归日照市管辖;设立日照市东港区,以原日照市的行政区域为东港区的行政区域,区划调整后,日照市辖1区2县。1993年5月29日,设立岚山办事处,作为市政府派出机构。1993年8月20日,成立日照开发区。1995年9月12日,省政府批复设立山海天旅游度假区。
2000年,据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日照市总人口2685928人,其中东港区1148190人、五莲县503219人、莒县1034519人。2000年底,根据省统一规划,实施乡镇撤销和合并计划,共撤销、合并18处乡镇,撤销汾水镇,新成立安东卫街道。2001年,又先后撤销虎山乡、棋山乡、洛河乡,设置虎山镇、棋山镇、洛河镇。截至2002年12月31日,全市共有6个街道、39个镇、8个乡。
截止2003年底,全市辖东港区、莒县、五莲县、岚山办事处、日照经济开发区、山海天旅游度假区6个区县处,6个街道、8个乡、39个镇,2919个村委会、70个居委会。2004年9月9日,经国务院批准设立日照市岚山区,将日照市东港区的岚山头、安东卫2个街道和虎山、碑廓、黄墩、后村、高兴、巨峰6个镇划归岚山区管辖。岚山区人民政府驻岚山路。行政区划调整前,东港区面积1915平方千米,人口117万。
截至2005年12月31日,日照市辖2个市辖区、2个县。下面的区划地名资料截至2005年12月;面积、人口数据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区划简册(2005)》,人口截至2003年底。日照全市面积5310平方千米,人口272万人。东港区面积1507平方千米,人口84万。邮政编码276800。岚山区面积408平方千米,人口27万。邮政编码276808。莒县面积1952平方千米,人口110万。邮政编码276500。县人民政府驻城阳镇。五莲县面积1443平方千米,人口51万。邮政编码262300。县人民政府驻洪凝镇。
地形地貌
日照市属鲁东丘陵,总的地势背山面海,中部高四周底,略向东南倾斜,山地、丘陵、平原相间分布。最高点为五莲县境内马耳山,海拔706米;最低点为东港区东海峪村,海拔1~1.5米。山地占总面积的17.5%,丘陵占57.2%,平原占25.3%。
〖山系〗
境内有大小山头4358座。西部为泰沂山脉系,大多呈东南、西北走向;北部山脉多呈南北和西南、东北走向;中南部有7条互不衔接的山脉,走向各异;东部属胶东丘陵。海拔500米以上的有39座。
〖水系〗
境内河流纵横,分别归属沭河、潍河,除潍河流入渤海外,其余流入黄海。较大河流18条,总长461.4公里,流域面积5222.7平方公里。沭河发源于沂山南麓,境内段长76.5公里,流域面积1718.4平方公里;潍河贯穿五莲县、莒县,境内段长121.4公里,流域面积1350.2平方公里;傅疃河是唯一的境内大河,全长73.5公里,流域面积1060平方公里。日照无天然湖泊,人工湖泊有日照、青峰岭、小仕阳3座大型水库和马陵、巨峰、户部岭、峤山等10座中型水库,总库容95913万立方米。
〖海域〗
日照海岸位于黄海中部,岬湾相连,北起甜水河口,南到绣针河口,全长99.6公里,属于比较平直的基岩沙砾质海岸。海岸线上有石臼湾、佛手湾两大天然港湾与日照港、岚山港组成的日照港群。近陆岛屿有桃花岛、出风岛;远有平岛、达山岛和车牛山岛组成的“前三岛”,面积0.321平方公里。沿海滩涂7.6万亩。浅海水域广阔,10米等深线面积有30万亩;20米等深线水域适宜养殖面积100万亩。海洋资源开发利用潜力很大。
海陆交通
日照拥有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和港路优势。历史上日照沿海曾商旅云集,石臼、涛雒等为著名商埠,1885年《日照县志》描述的“江淮红粟达神京,转运都由石臼行”,表明当时的石臼所已是黄淮地区重要的商贸口岸。作为鲁南地区的直接出海口,国家重点开发建设的沿海主轴线和日(照)西(安)沿桥经济带主线在此相接,素有“两港通四海,一线系亚欧”之美誉。
日照交通发达,运输便利,集港口、铁路、公路运输于一身,是重要的海陆交通枢纽。日照拥有日照、岚山两个国家一类对外开放港口,日照港是中国第二大煤炭输.出港,岚山港拥有中国北方最大的液体化工码头。两港不冻不淤,陆域开阔,地质条件良好,可建设泊位166个,吞吐能力可达到5.8亿吨,特别适宜建设十万吨级以上深水泊位。
日照境内高速公路、铁路呈“两横两纵”格局,与全国交通干线相连。日(照)东(明)高速公路横穿鲁南,跨越京沪、京福高速公路、直达中原腹地,贯穿日照的同(江)三(亚)高速公路北起中俄边境,南至海南省,纵贯中国南部沿海主要城市。菏日铁路东与日照港、岚山港相接,西与陇海、兰新铁路相汇,经新疆阿拉山口出境,可直达荷兰鹿特丹和比利时的安特卫普等欧洲口岸;胶(州)新(沂)铁路纵贯日照,是中国东部沿海铁路大动脉。
“十五”以来,我市立足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不断加大交通建设投入,努力构建大交通格局,全市交通事业飞速发展,现代化交通网络基本形成。港口建设实现了新突破,日东、同三高速公路和胶新铁路、菏兖日铁路复线日照段相继建成通车,在全省率先实现了“村村通客车”、“村村通油路”。 2005年全市交通行业荣获国家人事部、交通部颁发的“全国交通系统先进集体”称号。
[交通网络] 近年来,我市先后建成了日东、同三高速公路日照段和菏兖日铁路、胶新铁路日照段,打通了南下、北上和西进的快速通道。市境内“五纵五横”666公里国省道干线公路全部实现了升级改造,达到2级以上公路标准。县乡道180条,综合好路率达80%。三年硬化农村公路3602公里,实现所有行政村基本通油路目标,公路路网结构更加优化、通过能力不断增强。全市公路通车里程5140.7公里,公路密度每百平方公里96.8公里,位居全省前列。
[交通运输] 截至2005年底,全市共有等级客运站12个,各类营运性汽车18110辆,其中出租汽车1342辆,客运班车1036辆,营运货车15732台,客运班线265条,日发班次2239班,客运车辆高、中、普配置比例更趋合理,货运车辆向大、特、专、集发展的趋向更加明显,公路运力结构日趋优化。地方海运总运力达到13.2万载重吨;旅游客运快速发展,目前拥有旅游船舶132艘,1500多客位。2005年道路客货运量和周转量继续保持了平均20%以上的强劲增长势头,日照港货物吞吐量突破8000万吨,实现增幅居全国沿海港口第一,增量居全省沿海港口首位,重新跻身全国大陆沿海十大港口之列。运输经济实力的增强,运输生产的持续高位增长,成为全市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
[行业监管] 近年来,全市道路、水路运输市场继续保持了运力增加、运量增长、运行平稳、管理有序的良好发展态势。 “春运”和“五一”、“十一”黄金周运输工作实现了安全、优质、有序;机动车驾培工作平稳纳入交通行业管理;持续开展超员超限检查和客车“打黑”工作,运输市场秩序不断规范。全系统杜绝了重大及以上安全责任事故,安全生产形势持续保持了稳定。
[发展前景] “十一五”期间,日照将开工建设长春至深圳、日照至潍坊、岚山港至枣庄高速公路日照段,争取建成莒县、五莲至南济青高速公路连接线,我市与全省中心城市全部由高速公路相连接,实现当日往返。市区至各区县全部以高等级公路连接。建设完成南沿海公路改建工程,开工并建成北沿海公路改造工程,实现与青岛滨海大道的连接。继续推进村村通油路工程,实现全市所有行政村硬化路通村率达100%。全面提升县道公路的通行条件,到“十一五”末,力争全市776公里的县道公路全部实现路面升级改造。全市港口新增泊位47个、吞吐能力1.7亿吨,到“十一五”末拥有生产泊位86个,年通过能力达到2.47亿吨。加快推进菏兖日铁路电气化改造,建设坪岚铁路复线,新开工建设黄岛至岚山港铁路。 “十一五”期间,全市完成“前站后所”乡镇客运站建设计划,按一级客运站标准建成新市区汽车站;全市客运车辆发展到1400辆,出租车辆1700辆,营运货车1.8万辆,地方海运运力达到30万载重吨。客运车辆实现高、中级化,货运车辆以厢式、专用为主。依托港口与交通干线,制定高标准现代物流规划,实施物流发展“112”工程,即建设一处集货物集疏运、配载和信息网络服务等多功能为一体的物流中心,规划一片物流园区,强化两个国际集装箱中转站建设,实现物流信息、传递、监管、保证体系的现代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