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概况
长春,吉林省省会,全省政治、经济、文化和交通中心,东北地区第二大城市。地处东北平原中央,是东北地区天然地理中心,位于北纬43°05′-45°15′,东经124°18′-127°02′;市中心坐落在东经125°19′,北纬43°43′。南北距离217.5千米,东西长227千米,总面积20565平方千米,市区面积4906平方千米,建成区面积642.07平方千米。截至2008年5月,长春六大主城区、四大开发区总人口487.6万,长春地区总人口868.72万,其中流动人口约为70万。市人民政府驻南部新城开发区,邮编:130000。行政区划代码:220100。固定电话区号:0431。拼音:Changchun Shi。
历史沿革
新的长春城又名宽城子。关于新长春地名的由来,从近代一些地理资料记载,有如下说法:一说是,长春之名是以长春花而命名的。此种说法,《满洲地名考》中略加提到:即“长春之意,是蔷薇的异名”。在此,进一步说明,此种说法“并不能断言这就是长春一名的出处”;持同种说法的《辽史》《吉林通志》也有记载。“花名长春,柔枝纷披,取以名地”。此外,近人对此说法进行了考证,其结论为:“长春这个地名,是以花使命名的。远在辽金时期,长春这一带生着许多乘技纷披,花团锦簇的‘长春’花,也就是蔷薇科野生月季花,月季花从古至今,一直叫长春花,是由月月开花而得名的”二说是:据《长春县志》记载:长春厅“设治地点,原在长春堡较东偏数里,命名放由此起。而建置之处,土人更名之日,新立城云。”由此得出长春之名,是因厅设于长春堡附近,而故名。然而长春堡之名由何而来呢,据1982年《长春地名》资料记载:长春堡是由新迁居此地的汉族人命名的,是吉祥之意;另则,长春堡是沿用了辽金时代的长春州的旧名,因此地原属于长春州辖境。此外,《吉林地志》(民国二年版)和《增订吉林地理纪要》(民国二十年版)均认为长春一名源于长春厅,而长春厅是因袭了辽金时的长春州而得名。三说,乾隆几次在夏季到长白山祭祖路过这里时都发现这里的气候比盛京凉爽很多,而且风景宜人,便顺口说出“长白千载古喜州,春光无限在宽城”的诗句,于是嘉庆5年(1800年)开始在此建立地方行政机构,取其中第一句的两字设“长春厅”。
清政府嘉庆5年(1800年)于新生城地方设“长春厅”。设理事通判、巡检各一,掌管民政和司法事务,隶属于吉林将军;从此使这座千年古都又从新建制。清道光五年(1825年)长春厅治所由新生城迁至北面的宽城子(原宽城遗址南),仍名长春厅;光绪七年(1881年)政长春厅理事通判为长春厅抚民通判,并增设农安分防经历;光绪十五年(1889年)抚民通判升为知府,长春厅升为长春府,仍隶属吉林将军;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改将军为行省,长春府隶属于吉林省。
行政区划
截至2005年12月31日,长春市辖6个市辖区、1个县,代管3个县级市。
长春市人民政府于2006年10月18日搬迁至新址南部新城开发区,人民大街10111号(人民大街与南环路交汇处,原柴户张水库),总机电话0431-88777000。
经济发展
2007年政府工作报告
2007年预计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073亿元,比2002年增长近一倍,年均递增13.6%。人均生产总值达到3695美元,增加1888美元,年均递增12.5%。实现全口径财政收入280亿元,增长1.54倍,年均递增20%。实现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2770亿元,增长1.3倍,年均递增18.2%。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350亿元,增长3.2倍,年均递增?33.3%。三次产业比重发生较大变化,由?12.4∶45.6∶42?调整到?9.2∶50.4∶40.4。
未来五年,长春市计划投资38亿元,新建南部新城道路91条、大中型桥梁8座,新建道路总长137公里,其中快速路2条,主干路4条,长18.7公里;次干路9条,长25公里;支路77条,长99公里,配套建设供水、供电、燃气、通讯等基础设施。这些工程建成后,南部新城将形成以六横七纵为主体框架的结构合理、功能完善、方便快捷的道路网络体系。
2008年,计划投资10.9亿元,续建6条道路,新建30条道路,总长56.3公里。其中续建丙八路、丙十路等道路6条,总长5.3公里,新建南湖中街等道路30条,总长51.1公里;计划投资2.4亿元,铺设排水管线、配套建设供水、供电、燃气、通讯等基础设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