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概况
安阳市位于河南省最北部,地处晋、冀、豫三省交汇处,东经113°37′-114°58′、北纬35°12′-36°22′。西依太行山与山西接壤,北隔漳河与河北省邯郸市相望,东与濮阳市毗邻,南与鹤壁、新乡连接。全市总面积7413平方千米,总人口533万人;其中市区面积为543.6平方千米,总人口为101.2万。
主要河流有洹河等。属北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日照充足,雨量集中。全年平均气温14.1℃,年均降雨量为556.8毫米。
历史沿革
河南省安阳市 (Anyang)位于河南省最北部,是著名的世界文化遗产--殷墟所在地、汉字之都、甲骨文之乡、《周易》的诞生地、红旗渠精神发源地、岳飞故里、上古颛顼帝喾二帝陵墓所在地。同时也是中原经济区重要的中心城市。
约公元前14世纪,商王盘庚自奄(今山东曲阜)迁都于殷(今安阳市区小屯村),安阳遂为殷商国都。殷商王朝,在此历8代12王。公元前11世纪,周武王姬发率诸侯之师,与商纣王战于牧野(今淇县西南),纣王兵败自焚,殷亡。周灭殷后,分畿内地为邶、?、卫3国,安阳隶属卫。魏文侯七年(前440年),建都于邺,以西门豹为邺令,安阳为都畿之地。春秋时,先属卫,后属晋,称东阳。战国时,秦昭襄王五十年(前257年),秦将王克"宁新中邑",改"宁新中邑"为安阳,安阳之名始见史册。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六国,行郡县制,始置安阳县,隶属邯郸郡。东汉末年至魏晋南北朝时期,曹魏、后赵、冉魏、前燕、东魏、北齐,先后建都于邺,北周大象二年(580年),杨坚辅政,相州总管尉迟迥不服,发兵讨杨坚兵败自杀,杨坚下令焚毁邺城,并徙相州、魏郡、邺县治所及邺民于邺南40里之安阳城,安阳城遂为相州、魏郡、邺县治所。隋大业元年(605年),废相州,存魏郡,治安阳,领11县。唐高祖武德元年(618年),复改魏郡为相州,领8县。宋初,相州隶属河北西路,并置彰德军节度。金章宗明昌三年(1192年),彰德升为府,领5县。明、清亦称彰德府,领6县1州(磁州)。民初,沿清制。1932年10月,国民政府在省下设区,安阳为河南省第三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治所,领11县,直到1949年5月6日中国人民解放军接管为止。
1949年8月1日,成立平原省,安阳为省辖市。1952年11月30日,撤销平原省,安阳市划为河南省,仍为省辖市。
截至2005年12月31日,安阳市辖4个市辖区、4个县,代管1个县级市;全市共有40个街道、42个镇、50个乡
行政区划
安阳市辖4个市辖区、5个县。
北关区 面积 59平方千米,人口 24万。邮政编码455001。区人民政府驻洹滨南路。
文峰区 面积 179平方千米,人口 34万。邮政编码455000。区人民政府驻文明大道。
殷都区 面积 70平方千米,人口 22万。邮政编码455004。区人民政府驻梅东路。
龙安区 面积 236平方千米,人口 19万。邮政编码455001。区人民政府驻文峰大道西段。
林州县 面积2046平方千米,人口 98万。邮政编码456550。
安阳县 面积1196平方千米,人口 90万。邮政编码455000。县人民政府驻安阳市北关区。
汤阴县 面积 639平方千米,人口 45万。邮政编码456150。县人民政府驻城关镇。
滑 县 面积1784平方千米,人口123万。邮政编码456400。县人民政府驻道口镇。
内黄县 面积1146平方千米,人口 70万。邮政编码456350。县人民政府驻城关镇。
经济状况
安阳是河南省的重要工业基地,已初步形成了冶金、电子、化工、电力、机械、纺织、医药、烟草等工业体系。全市现有限额以上工业企业466家,大中型企业64家。安阳钢铁集团公司、安彩集团公司被列入全国500家最大工业企业。安彩集团是我国最大的彩色玻壳生产基地,产量位居世界第四。“安彩”牌玻壳、“YA”牌热轧带肋钢筋、“红旗渠”牌香烟、“金钟”牌电池等产品成为全国或全省知名品牌。近年来,安阳充分发挥区位优势,不断加快经济发展步伐,综合经济实力逐年增强。2001年,全市国内生产总值完成280.2亿元,比上年增长8.5%;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完成14亿元,比上年增长15.5%;粮食总产量234.2万吨,比上年增长6.2%。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737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222元,分别比去年增7.2%和4.4%;全年出口创汇1.2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4950万美元。今年一季度,全市国内生产总值完成62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8.3%。1—4月份,限额以上工业增加值29.5亿元,同比增长9.4%;工业产销率为99.4%,同比提高3.4个百分点;国有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完成12.8亿元,同比增长29.9%;进出口总额6281万美元,实际利用外资1343万美元;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累计完成3.6亿元。
交通运输
京广铁路纵贯市区,京珠高速公路、106、107国道贯穿南北。安林、汤濮铁路支线通往西部矿区和东部油田。目前,正积极筹建林州至台前地方铁路,与京九铁路接轨。市区公路纵横交织,公交线路四通八达,已形成市内联网、市外联线的三纵三横交通网络。全市客运线路发展到590条,其中跨省线路114条,跨地区线路126条,市内线路35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