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大连池地图
五大连池地图
基本概况
五大连池市面积9800平方千米。总人口36万人(2004年)。
市人民政府驻青山街道。邮编:164100。代码:231182。区号:0456。拼音:Wudalianchi Shi。五大连池市位于黑龙江省北部,黑河市南部,小兴安岭与松嫩平原的过渡地带。东邻逊克县,西与克山县、讷河县毗连,南接北安市、克东县,北与孙吴县接壤,西北与嫩江县隔河相望。地理坐标是东起东经127度37分,西至125度42分;南起北伟48度16分,北至49度12分。东西长142公里,南北宽104公里。市域总面积8844平方公里。汉、满、回、蒙等22个民族34万人口生活在这片神奇的土地上。境内的五大连池风景名胜区荣获“世界地质公园”、“世界生物圈保护区”两项世界级桂冠和九项国家级称号,14座新老时期火山喷发年代跨越200多万年,被誉为“天然火山博物馆”和“打开的火山教课书”;国家AAA级旅游区山口湖,山青水秀、风光旖旎、景色怡人;沾河国家森林公园是我国最大的森林湿地,大沾河漂流享有“神州第一漂”的美誉。五大连池矿泉与法国维希矿泉、俄罗斯北高加索矿泉并称为“世界三大冷泉”,重碳酸、偏硅酸、弱碱性矿泉水各有千秋,宜饮健身,宜浴疗疾;人均拥有淡水资源超过4000立方米,是中国宜居城市标准的4倍。偏硅酸矿泉水已引入市区作为居民生活饮用水,使五大连池成为继法国维希之后世界第二、亚洲第一个矿泉城。由于火山地质形成的强大全磁环境和特殊的植被生态作用,空气清新纯净,负氧离子含量高于一般城市十多倍,是天然大氧吧。城市道路宽阔、市容整洁,建筑风格迥异,绿化、亮化工程让人赏心悦目;商场、酒店鳞次栉比,公共服务便捷热情,吃、住、行、购、娱等城市配套功能日臻完善。是国家商品粮基地之一,重要的木材生产基地,中国唯一的矿泉水之乡,中国十大休闲城市,中国县域旅游百强县,中国最佳保健养生城市。
历史沿革
五大连池市(原德都县)的历史同讷谟尔河水一样源远流长,1976年文物普查,境内发现的10处新石器时代文物遗址证明,4000年前就有人类在这里活动。
商周时期五大连池市属肃族居住地,后属岁貊地。秦汉时属汉岁地或乌桓地,三国时属北夫余地。隋唐时属黑水沫蝎部居住地。辽代为东京道室韦王府辖境,乌延突厥居住地。金代属上京路、蒲与路辖区,女真完颜部居住地。元代初期属辽阳行省开元路辖区,中叶以后属水达达路蒲与路万户府,为斡赤斤分封地。明代为奴儿干部司纳木河卫兀的河所辖地。清代为布特哈总管衙门辖区的达斡尔人,被编为布特哈八旗,德都为正白旗部落居住地。
1910年(清宣统二年),德都为讷河直隶属地。
1915年(民国4年)~1928年(民国17年),德都为克山县第三区。
1929年(民国18年),设立德都设治局,1933年升为县。
1932年~1938年,德都归伪黑龙江省管辖。1939年~1945年归伪北安省管辖。
1945年8月 德都解放,9月又归黑龙江省管辖,同年11月组成德都县民主政府。
1956年3月,德都改为松花江专区管辖。
1958年9月 德都县并入北安县,在原辖区设立青山公社,隶属嫩江专员公署。
1963年9月 德都恢复县制,隶属黑龙江省黑河地区行政公署。
1996年6月,将德都县与原五大连池市合并为五大连池市。隶属黑河市。
旅游概况
五大连池是北方的一处旅游、疗养胜地,位于黑龙江省德都县境内,距哈尔滨市413公里。五大边池是火山喷发的熔岩流堵塞了白河河道,形成五个串珠般的湖泊而得名。
这里是一组休眠的火山群。在五大连池周围,分布有14座火山和60多平方公里的熔岩台地。这组火山群,拔地而起,形态各异,形成了一个别具一格的风景区,人们也称这里为“火山公园”或“自然火山博物馆”。
五大连池主要有两大特色。一是景色奇特。由火山喷发的熔岩形成的熔岩,有的像一条长龙,有的如象鼻在吸水,有的像一条瀑布,形象逼真。还有一种外观十分好看的“石塔”,高约二三米,这也是火山熔岩层层盘叠而成的。熔岩在地下流动形成的熔岩空洞,也是旅游者感兴趣的地方。
在这里,游客们可以拾一两块形状奇特的熔岩留作纪念。二是这里有丰富的矿泉资源,很多地方都有矿泉水涌出。这些矿泉多为冷矿泉,水温低,含有十几种对人体有益的元素,统称为重碳酸矿水。这种矿泉水可饮可浴,能治疗胃病、神经衰弱、皮肤病、高血压等病症。现在这里已经建了几十座矿泉疗养院,年接待大理要求用矿泉水治疗的病人。
五大连池的主要游览点有:五大连池、药泉山公园、火山博物馆。五大连池的五座池之间相互连通,纵长20公里,池水面积40平方公里,最深处百余米。药泉山海拔350米,是14个火山锥中规模最小的一个,因为泉水有药物作用,被称为圣水。园内有各种风景建筑。火山博物馆,是由于老黑山、火烧山喷发于1719-1721年,为我国最新期火山,有保存完整的火山地质地貌。这一带便被称为火山博物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