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地图 >> 广东地图 >> 湛江地图

基本概况

      市人民政府驻赤坎区,邮编:524038。代码:440800。区号:0759。拼音:Zhanjiang Shi。江(Zhànjìāng)是广东省省辖市,中国首批对外开放的沿海港口城市之一。国家一类大市,全国综合实力50强城市。粤西和北部湾经济圈的经济中心。大西南出海通道的物流中心。广东省西部和北部湾地区的交通中心。
      湛江东临南海,西靠北部湾,南出太平洋,处于亚太经济圈中重要的地缘战略位置,赋有极大的经济功能,有关专家在考察湛江后认为,以深水良港为依托的湛江市,具有成为北部湾经济圈龙头的巨大优势,有条件成为中国大陆桥与环太平洋桥的又一个转换枢纽,成为亚太经济圈中新的经济生长点和增长极,与新加坡、香港成鼎足之势。
      湛江地区旧称“广州湾”(Kwangchowan)。此名称形成于明清时期,有学者考证说是因南三岛有“广州湾”村坊而得名,亦有学者认为是因高雷府属广州管辖,地图上在“广州”的中部而得名。1897年,法国军舰白瓦特号(Bayard)为避台风闯入"广州湾",为这一深水良港而动心,献书法政府租借"广州湾",揭开了广州湾殖民地历史的序幕。1898年4月,法国侵略者强占海头汛(今霞山),向内地拓地,遭到本地人民长达1年多的抗击。1899年11月16日中法签定《中法互订广州湾租界条约》,将租界内地域统称"广州湾”租借与法国99年。法国人为纪念Bayard舰把广州湾的中心城市称为“白瓦特城”(Fort Bayard)。2001年赤坎南桥某酒吧曾以此为名开业,结果遭到国内舆论谴责,后改之为“红土地”。太平洋战争爆发后至1943年,广州湾偏安一偶,获得短暂繁荣。1943年2月21日,日、法签订《共同防御广州湾协议》,广州湾被日本占领。日本投降后,1945年8月18日,中国国民政府外交部政务次长吴国帧与法国驻华使馆代办戴立堂代表中法政府在重庆签订《中华民国国民政府与法国临时政府交接广州湾租借地条约》,广州湾租借地归还中国。8月22日,广东省政府奉国民政府令,以广州湾租借地辟为省辖市,定名“湛江市”。1949年12月19日湛江市解放。
       1898年起今市区范围为法国租借,时名“广州湾”。抗日战争爆发后,沿海港口相继沦陷,作为法国租借地的广州湾(今湛江市区)偏安一隅,对外贸易和经济发展繁盛一时。1943年,日军占领后广州湾日渐衰落。抗战胜利后广州湾回归,以原范围划设市治,定名“湛江市” .
      1898年3月,在第二次鸦片战争后西方资本主义瓜分中国的割地狂潮中,法国以“趸煤”为借口,要求清政府允租吴川县属的海湾小村坊”广州湾”(今南三岛内),然后肆意向东西两边的内地扩张,引起遂溪、吴川爱国官绅和人民群众的坚决抵抗,这就是有名的广州湾人民抗法斗争,是近代史上中国人民反帝爱国斗争的组成部分。“千家炮火千家血,一寸河山一寸金”。
       郭沫若的诗句,是这一伟大斗争概括而形象的反映。由于清政府惧外妥协,于清光绪二十五年十月(1899年11月),在法国胁迫下,签订了《中法互订广州湾租界条约》,将遂溪、吴川两县属部分陆地、岛屿以及两县间的麻斜海湾(今湛江港湾)划为法国租界,统称“广州湾”,划入法属印度支那联邦范围,设广州湾行政总公使署,受安南总督管辖。
       从此,广州湾成为一个独立的行政区域。其范围:南部由原遂溪县属的通明港起向北至新圩沿官路为界至志满,转向东北至赤坎以北、福建村以南分中为界向东出海面,横过调顺岛北边水面至吴川县属的兜离窝登岸,再向东至西炮台河面分中出海,距陆地3海里海面起,向南沿硇洲岛、东海岛外海面直至通明港外3海里海面止;陆地总面积518平方公里。首府初设于麻斜市;1911年废麻斜市,行政首府迁西营市(今霞山区),并设赤坎市。
       民国32年(1943年)2月,日本侵略军占领广州湾,曾建立极为短暂的日伪政权。
      抗日战争胜利后,于民国34年(1945年)9月21日,我国同时从日法手中收回广州湾,以原范围划设市治,定名为“湛江市”。1946年1月15日成立湛江市政府,为省行辖市,并隶属广东省第七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市府仍设于西营;民国37年(1948年)3月改隶第八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民国38年(1949年)5月,改隶第十四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公署设于湛江。


历史沿革

       1945年日本投降后,于9月21日从日本侵略军和法国殖民者手中接收广州湾,以原范围划设市治,定名“湛江市”。因历史上曾属椹川县,境内东海岛曾设椹川巡检司,因而得名。据现存的地方志记载,古“椹川”亦有称为“湛川”的。今湛江辖地远在4000年前的新石器时代晚期(约夏、商之间),就有人类居住。秦始皇统一中国后,今湛江辖地归属象郡。汉元鼎六年(前111年),南部徐闻、海康、遂溪三县属交趾部徐闻县;北部吴川、廉江两县分属交趾部高凉县和合浦县。以后,南部三县先后属交州、合州、南合州、东合州,至唐贞观八年(公元634年),改东合州为雷州,统管雷州半岛三县,直至清代;北部两县先后属广州、罗州、化州,至明清属高州。1911年10月起,五县先后属广东省高雷道、南路行政区、南区善后委员会公署、南区绥靖公署;民国25年(1936年)起,南部三县先后属广东省第八 区、第十四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吴川县先后属第七区、第十三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中国人民解放军陆续解放湛江全境。此后,五县先后属广东省南路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高雷区专员公署、粤西区行政公署、湛江专区专员公署、湛江地区行政专员公署。1983年9月,湛江地区与湛江市合并,五县划归湛江市。
           湛江市区历史上属遂溪、吴川两县。隋至唐初,郊区湖光镇旧县村曾先后为铁耙县、遂溪县县治;南宁景炎三年(1278年),宁帝禺即位于市区硇州岛,升硇州为翔龙县;明洪武年间至清雍正年间,曾先后在市郊旧县村和东海岛设置椹川巡检司。

行政区划
 
     湛江市辖4个市辖区、2个县,代管3个县级市。
     湛江市   面积12490平方千米,人口713万(2003年)。

     赤坎区   面积 79平方千米,人口 22万。邮政编码524033。
     霞山区   面积 88平方千米,人口 36万。邮政编码524002。
     坡头区   面积 424平方千米,人口 38万。邮政编码524057。
     麻章区   面积 769平方千米,人口 47万。邮政编码524003。区人民政府驻麻章镇。
     吴川市   面积 848平方千米,人口101万。邮政编码524500。市人民政府驻梅菉街道。
     廉江市   面积2835平方千米,人口151万。邮政编码524400。市人民政府驻罗州街道。
     雷州市   面积3523平方千米,人口151万。邮政编码524200。市人民政府驻雷城街道。

     遂溪县   面积2144平方千米,人口 99万。邮政编码524300。县人民政府驻遂城镇。
     徐闻县   面积1780平方千米,人口 68万。邮政编码524100。县人民政府驻徐城街道。
     此处区划地名资料截至2005年12月;面积、人口数据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区划简册(2005)》,人口截至2003年底.

地理环境
 
       位置
      湛江市位于祖国大陆最南端,广东省西南部,东经109°31'-110°55'、北纬20°-21°35'之间,包括雷州半岛全部和半岛以北一部分。东濒南海,南隔琼州海峡与大特区海南省相望,西临北部湾,西北与广西壮族自治区的合浦、博白、陆川县毗邻,东北与本省茂名市属茂南区和化州、电白县接壤。市区位于雷州半岛东北部,东经110°4'、北纬21°12'。

      地理
      湛江陆地大部分由半岛和岛屿组成,地势北高南低,以北部廉江市境内的双峰蟑(382米)为最高点。全市总面积中,平原占66%,丘陵占30.6%,山区占3.4%。湛江较大的江河有: 鉴江,流经吴川境内46公里;九洲江,流经廉江境内89公里;南渡河,流经雷州境内88公里。

      气候
      湛江地处北回归线以南,属亚热带气候,受海洋气候调节,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暑季长,寒季短,温差不大。气温年平均23.2℃,7月最高,月平均为28.9℃,最高曾达38.1℃;1月最低,月平均为15.5℃,最低曾达2.8℃。气温宜人,草木常青,终年无霜雪。

电子地图查询网提供中国最新的电子地图查询、地图搜索、网上地图、手机地图和各地城市地图等多项服务,还有全国的地图地理介绍,但不提供世界地图。Copyright © 2009-2011 All rights reserved 电子地图 天气预报 苏ICP备09073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