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概况
北江明珠、香清溢远。清远是一座年轻而充满魅力的城市。1988年1月7日经国务院批准设立清远地级市,同年2月28日正式挂牌成立。现辖清新县、佛冈县、阳山县、连南瑶族自治县、连山壮族瑶族自治县和清城区5县1区,并代管英德、连州两个县级市。总面积1.9万平方公里,总人口387万人,是广东省地域最大的地级市和广东省少数民族主要聚居地。建市以来,清远市委、市政府在广东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兄弟地区、海内外社会各界的热诚关心支持下,顺利实现了新市各阶段战略发展目标,一座现代化滨江新城在北江两岸巍然耸立。面对世纪之交的新形势新挑战,清远市又旗帜鲜明地提出实施工业化、城市化、市场化和后花园四大发展战略,掀起了“二次创业”高潮。
今日,“珠三角后花园”——清远的良好地区形象已日益深入人心,招商引资势头迅猛,经济社会发展加快。2002年2月28日,清远市成功举办了48个重点项目奠基剪彩仪式,总投资额达128.7亿元。可以说清远招商引资的“羊群效应”正在形成和扩大。在新世纪新一轮发展浪潮中清远市正以其崭新的形象、独特的魄力、美好的前景充分展现其巨大的发展新优势。
规划方案原则确定了清远市中心城区“珠江三角洲后花园,以轻加工工业和旅游服务业为支柱产业的滨江山水园林城市”的城市性质定位和“两轴三组团结构”的空间结构。
中国广东省辖地级市。位于广东省中北部、北江中游、南岭山脉南侧与珠江三角洲的结合部;南连广州、佛山,北接湖南、广西,东及东北与韶关市相邻,西及西南与肇庆市为界。广东省地域最大的地级市和广东省少数民族主要聚居地。
行政人口
截至2005年12月31日,清远市辖1个市辖区、3个县、2个自治县,代管2个县级市,5个街道、77个镇、3个民族乡。总面积1.9万平方公里,总人口约400万人。家庭户数98.25万户,城区人口54万人,家庭户数16.03户。农村人口占全市人口的75%,达到310万人,其中农村劳动力175.3万人。居住着15个少数民族,共15万人,其中瑶族、壮族约12万人。
清城区:面积927平方千米,人口约30万。
英德市:面积5679平方千米,人口105万。
连州市:面积2661平方千米,人口50万。
佛冈县:面积1302平方千米,人口31万。
阳山县:面积3372平方千米,人口53万。
清新县:面积2579平方千米,人口70万。
连南瑶族自治县:面积1231平方千米,人口16万。
连山壮族瑶族自治县:面积1264平方千米,人口11万。
自然地理
地处东经111°55′至113°55′,北纬23°31′至25°12′之间,位于北回归线北侧附近,距南海约2OO公里,一半以上地域是山区,地势自西北向东南倾斜,以山地、丘陵为主,平原分布于北江两岸的南部地区。独特的地理位置、奇特的地形地貌,孕育出个性鲜明的高山峡谷、河流湖泊、原始森林、溶洞温泉等奇特景观。属南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年平均气温20.7℃,最低气温为1月份,最高气温为7月份,年平均日照1662.2小时,年平均降雨量1900毫米,每年无霜期平均为314.4天。
全市有耕地面积28.9万公顷,林地面积118.8万公顷,园地面积3.0万公顷,水域面积6.4万公顷,未利用土地26.6万公顷;是广东省的主要矿产市之一,已发现有60种矿产,已探明储量的有44种,工业储量10亿吨以上。其中金、铜、铁、铭、锌、猛、煤和硫铁矿储量较大,稀土、瓷土、石墨、滑石、莹石、大理石、花岗岩、汉白玉、水泥灰岩、石英石、重晶石等十分丰富,优质瓷土储量6500万吨,优质石灰岩储量6.37亿吨;水力资源丰富,可供开发利用87.62万千瓦,至2003年底,已开发建设小水电装机容量62万千瓦。
历史沿革
春秋战国时,清远地区属百粤。秦统一中国后,设置行政机构,开发岭南,清远地区属南海郡、长沙郡。汉初,属赵佗称号的南越国。高祖年间(前206—195年)先后置桂阳县(今连州一带)、阳山县、浈阳县和含匡县(浈、含今为英德市境),均属桂阳郡。元鼎六年(前111年),置中宿县(原清远县一带),属南海郡。
三国时,各县隶属始兴郡。
南朝梁天监年间(502—519)置清远郡,清远之名由此而始,辖中宿、威正、平、恩洽、浮护五县。还置阳山郡,辖阳山、桂阳、广德(后改称广泽、连山)等县。在含匡设衡州,领阳山郡。
隋开皇十年(590年),废清远郡及其所属的中宿等县,置清远县、政宾县(今清新县滨江一带),仍属于南海郡。同时,废阳山郡改置连州,把衡州改名为匡州。二十年(600年),废匡州,其属县改隶广州府。
唐武德六年(623年),政宾县并入清远县,属广州府。天宝元年(742年),连州改置连山郡。
五代南汉乾享五年(921年),于浈阳县设英州。
宋宣和二年(1120年),英州改置真阳郡,含匡、浈阳先后改名为含光县、真阳县。庆元元年(1195年),真阳郡升为英德府。
元至元十五年(1278年),英德府改为英德路总管府,不久又降为州,并含光、真阳县。庆元元年(1195年),真阳郡升为英德府。
明洪武二年(1396年),英德州改置英德县,属韶州府。十四年,连州和阳山、连山二县改属广州府。
清雍正五年(1727年),连州为广东省直隶州,领阳山、连山二县。嘉庆十八年(1813年),由清远、英德两县划地设广东布政司佛冈军民厅(相当于县级建制)。
民国元年(1912年)连州改称连县。民国3年,佛冈改厅为县。抗日战争期间,广东省政府北迁连县,清远各县均属广东省第二行政督察区(驻连县)管辖。民国35年,由连山、连县、阳山三县划地,新置连南县。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除佛冈县曾先后归属韶关、广州、佛山管辖外,各县先后由北江行署、韶关专署、韶关行署管辖。1953年,连南与连山合并为连南瑶族自治(后改为县)。1958年,连县、连南、连山、阳山四县合并,称连阳各族自治县。同年,佛冈、从化两县合并,称从化县。1960年恢复阳山县。1961年恢复佛冈县,属广州市辖。1961年,恢复连县、连南瑶族自治县。1962年,成立连山壮族瑶族县。1963年,佛冈县由广州市划为韶关地区管辖。1983年7月,韶关地市合并,将清远、佛冈两县划归为广州市,其余各县属韶关市管辖。
1988年1月7日,国务院批准撤销清远县,设立清远市,原清远县分为清城、清郊两个市辖区(1992年清郊区改为清新县),并划广州市市属的佛冈县和韶关市属的县、阳山县、连山壮族瑶族自治县、连南瑶族自治县、英德县为清远市所属(英德、连县1994年改为县级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