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地图 >> 福建地图 >> 龙岩地图
龙岩概况
     临近台湾海峡,与粤、赣接壤的龙岩市,为古汀州府与古龙岩州的部分辖地组成的行政区域。因其地处福建西部,而福建又号称为“闽”,故龙岩市通称为“闽西”。
  闽西是一块历史悠久、文化厚重的土地。它是福建省最重要的三条大江――闽江、九龙江、汀江的发源地。这里曾经是远古时代“古闽人”的天堂,是“闽越人”的祖籍地和“南海国”的国都所在地及其中心区域,是享誉海内外的客家祖地,是河洛人的祖居地之一。客家文化、河洛文化和土著文化在这里相互融合,竞放异彩,深深地吸引了张九龄、李纲、朱熹、王阳明、宋慈、文天祥、徐霞客、纪晓岚等著名历史文化名人的脚步;孕育了“岭南画派”的鼻祖上官周、“扬州八怪”的黄慎、华喦等一批名震海内外的闽西藉文化艺术的一代宗师。他们登台临风的吟咏、泼墨挥洒的流云、忧国忧民的慨叹,使得闽西历史文化的浩卷更加璀灿辉煌。

自然资源
       龙岩旅游资源丰富,其森林覆盖率达72.3%,为全省重点林区。以“古田会议旧址”为代表的“红色之旅”和永定土楼为代表的“客家之旅”旅游资源丰富独特;国家A级自然保护区梅花山,方圆1600平方公里,原始植被保存完好,栖息着华南虎等珍稀动物,保存了一批珍稀植物品种,是回归自然的“绿色之旅”的理想去处。龙岩也是享誉海内外的客家祖地和著名侨区。永定土楼、国家级风景名胜区连城冠豸山、历史文化名城汀州和龙崆洞等景点正逐渐成为旅游热点。当地还盛产烤烟,为全国优质烤烟基地。龙岩是资源丰富的黄金宝地,矿产资源品种多、储量大。


地理位置
     龙岩市位于北纬24度23分—26度02分,东经115度51分—117度45分,地处台湾海峡西岸、福建省的西部,通称闽西。东与福建省泉州、漳州两市接壤,西与江西省赣州市交界,南与广东省梅州市毗邻,北与福建省三明市相接,距厦门142公里(高速公路里程,下同)、泉州216公里、福州376公里。龙岩是距离厦门最近的内陆邻海城市,也是海峡西岸经济区延伸两翼、对接两洲、拓展腹地的交通枢纽与重要通道。
气候特征
      属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2005年,平均气温18.7℃~21.0℃,平均降水量1031毫米~1369毫米,日照时数1804小时~2060小时。全年气候温和,无霜期长,雨量充沛,适宜亚热带作物和林木的生长。
地理特征
  东西长约192公里,南北宽约182公里,总面积19050平方公里,占全省陆地面积的15.7%。其中山地14964平方公里,丘陵3101平方公里,平原985平方公里。
  地势东高西低,北高南低。境内武夷山脉南段、玳瑁山、博平岭等山岭沿东北—西南走向,大体呈平行分布。全市平均海拔652米,千米以上山峰571座。最高峰为玳瑁山区的狗子脑主峰,海拔1811米;最低点位于永定县峰市镇芦下坝永定河口,海拔69米。
  境内溪河众多,分别属于汀江、九龙江北溪、闽江沙溪、梅江水系。集水面积达到或超过50平方公里的溪河共有110条。河川年迳流量190亿立方米,水力资源理论蕴藏量214.5万千瓦,可供开发的水能蕴藏量182.7万千瓦。2005年平均降水量1031毫米~1369毫米。

人口概况

  2006年末,全市户籍人口287.5万人,其中农业人口201.9万人,占70.2%;非农业人口85.60万人,占29.8%。总人口男女性别比(以女性为100)为105.33。据2006年1%人口抽样调查,全市常住人口为275万人。
人口自然变动
  2006年,全市户籍人口出生率为10.5‰,死亡率为4‰,自然增长率为6.5‰。与2000年相比,出生率下降2.79个千分点,死亡率下降1.38个千分点,自然增长率下降1.41个千分点。  
人口年龄构成
  据2006年1%人口抽样调查,全市常住人口中0-14岁的人口占18.47%,15-64岁的人口占70.65%,65岁及以上的人口占10.91%。与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相比,0-14岁人口比重下降6.93个百分点,65岁及以上人口比重上升3.77个百分点。


城市发展
      2007年,启动了商务、物流、人居三大板块规划建设,基本完成2003-2007年两个城建重点项目投资计划,中心城市面积扩展到33.6平方公里,扩大了2平方公里;市辖区GDP突破200亿元,达229.0亿元,比上年增长17.7%,占全市比重41.2%,比上年提高0.2个百分点;中心城市常住人口达57 .6万人,比上年增加约2000人,城镇化率达76.6%,较上年提升0.2个百分点。中心城市集聚、辐射、带动能力增强,城市管理得到加强,城市功能进一步完善。获省级园林城市和省级卫生城市称号。

教育科技
      龙岩市各类高校招生4180人,在校生13309人,毕业生3278人。各类中等职业教育招生21383人,在校生44064人,毕业生9106人。普通高中招生2.65万人,在校生8.20万人,毕业生2.23万人。初中招生3.72万人,在校生12.34万人,毕业生5.85万人。普通小学招生2.85万人,在校生17.37万人,毕业生3.64万人。特殊教育在校生4084人。幼儿园在园幼儿7.72万人。
  近年来,龙岩市不断加大对重点产业科技创新投入力度,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明显增强,科技成果管理和知识产权工作不断加强。卓越新能源发展有限公司申报的“油脂资源综合利用生产技术示范”项目被国家科技部列入“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龙净环保、紫金矿业、卓越新能源及森宝(龙岩)实业等4家企业被认定福建首批创新型示范试点企业。年度取得科技成果44项,比上年增加21项。其中省部级以上获奖科技成果24项,比上年增加18项;科技成果中达到国际先进水平1项,国内先进水平39项,比上年增加21项。受理专利申请269件;授权专利189件,比上年增加77件。2007年末,全市共认定高新技术企业26家,其中当年新认定11家;国家火炬计划重点高新技术企业4家。高新技术产业创业环境不断优化,以市科技创业园为重点的科技创新平台建设稳步推进。
文化卫生
      2007年龙岩市年末共有各类艺术表演团体10个,剧场、影剧院9个,群众艺术馆1个,文化馆7个,公共图书馆7个,书藏量22万册,博物馆12个。文化系统各类艺术表演团体艺术演出561场,观众69万人次;剧场、影剧院演(映)出场次3583场;广播综合人口覆盖率为96.24%;电视人口综合覆盖率为98.88%;有线电视用户31.9万户,入户率达40%。龙岩市出版图书212种,总印数10.6万册;报纸2种,总印数1975万份;期刊29种,总印数10.2万册。有线数字电视整体转换工作全面启动。新增联网用户1。3万户,龙岩市有线电视用户近32万户。实现了厦、漳、龙三地电视节目的相互覆盖。
  龙岩是全国著名革命老区和中央苏区,又是客家的发祥地和客家人的聚集地。近年来,龙岩市大力扶持重要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推进红色文化、客家文化、河洛文化等具有地方特色的文化建设,积极争取永定土楼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2004年1月启动古田会议旧址群文物修复保护利用工作,投入近1300万元;2005年12月又启动古田会议旧址群维修保护二期工程,完成投资3200万元。2007年,永定土楼申报世界文化遗产通过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专家的考察评估,启动了冠豸山申报世界自然遗产工作,完成古田会议会址群维修保护二期工程建设,古田镇被列入国家级历史文化名镇,闽西革命历史博物馆改版、革命传统教育基地维修保护、乡镇文化站建设顺利推进,成功举办纪念胡文虎先生诞辰125周年活动。
  2007年,龙岩市成功争取著名导演胡玫担任《客海往事》的导演和执行制片。数字电影《非完美交易》取得电影公映许可证,并由中央电视台电影卫星频道收购播映。闽西汉剧《百里奚认妻》参加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平分珍稀剧种展演开幕式。龙岩市5个节目参加广东、广西、福建等六省优秀山歌、曲艺大赛获一个金奖、二个银奖、三个铜奖。一批书画、广播电视节目作品在全省获奖。开工建设了投资2.5亿元、面积2万平方米的龙岩市博物馆。

  2007年末龙岩市共有各类卫生机构(不含门诊部及诊所)186个,其中医院31个,卫生院126个,预防保健机构8个。年末全市共有卫生技术人员8087人,其中医生3463万人,注册护士2996人。年末全市共有卫生机构床位8164张,其中医院和卫生院7717张。农村有医疗点的村数占总村数的93.77%,乡村医生和卫生员3263人。
  针对农民“看病难、看病贵”问题,龙岩市于2002年底启动实施“百院建设、千人培训”工程(“百院建设”即重点加强100多所农村卫生院建设,投入专项经费改善乡镇卫生院医疗设备;“千人培训”即为乡镇卫生院培养医护人员1000名),并连续多年把它列入为民办实事项目。2007年,市级财政投入200万元,为17个卫生院配置医疗设备284台件,选送了144人次到省、市级医院进修,组织了298名卫生技术人员参加市级培训。至2007年底,该项目累计投入1365.48万元,为74所卫生院添置医疗设备931件(台),培训医疗技术骨干4978人次,卫生院的诊疗条件得到改善,专业技术人员的业务素质得到提升。2007年,省委、省政府实施了“选派千名医师帮扶卫生院”为民办实事项目,市委市政府开展了“百名医生帮扶乡镇卫生院”活动。据统计,省和厦门市选派了106名医师进驻我市90所卫生院,龙岩市县级以上医院选派100名医师帮扶乡镇卫生院,市财政按照每名医师5000元的标准给予补助。活动开展以来,下派医生累计完成门诊40234人次,开展各种手术305台,组织开展义诊111次,举办学术讲座106场,开展适宜新技术44项。各帮扶单位共向接受帮扶的乡镇卫生院赠送医疗设备539台(套)、经费10.6万元。县以上医院对口支援卫生院工作已经覆盖全市125所乡镇卫生院。市财政拨出100万元,市卫生局筹集9.2万元,争取中国初保基金会捐赠56万元,为全市14所乡镇中心卫生院配备救护车。此外,龙岩市还在2005年出台《龙岩市实施乡村医生享受政府津贴的意见》,对村级卫生员实行政府津贴补助。2007年共有2194名乡村医生享受政府津贴,累计发放政府津贴228.474万元。同时,大力开展乡村医生规范化培训,投入100万元,龙岩市培训乡村医生3082人次,参训率达到100%。2007年,龙岩市新农合实现全覆盖,人均筹资水平由上年的50元提高到60元,各县(市、区)调整补偿起付线、封顶线及补偿比例,提高农民受益率。截止2007年底,全市参合农民199.56万人、参合率85%,乡镇、行政村覆盖率达100%,全市总补偿10.2万人次,补偿金额8201.48万元,人均补偿803元,补偿总额占参合农民住院总费用的30%。

历史沿革
  唐开元二十四年(736年)建汀州。元至元十五年(1278年)汀州升为路。明洪武元年(1368年)改路为府,称汀州府。清雍正十二年(1734年),原漳州府龙岩县升为直隶州,下辖原属漳州府的漳平、宁洋2县。民国2年(1913年),废除府州制,原汀州府、漳州府、龙岩直隶州所辖各县,均隶福建西路道(翌年改为汀漳道)管辖。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福建省下设8个专区,闽西各县属第八专区。1950年4月,第八专区改称龙岩专区。1970年7月,龙岩专区改称龙岩地区,辖龙岩、永定、上杭、武平、长汀、连城、漳平7县。1981年9月,龙岩县改为地辖市;1990年12月,漳平县改为地辖市;1997年3月,县级龙岩市改为新罗区。1997年5月1日,经国务院批准龙岩撤地设市,市人民政府驻新罗区。


行政区划
     龙岩市现辖新罗区和长汀、连城、上杭、武平、永定五县,代管漳平市。各县(市、区)下设133个乡(镇、街道办事处),其中街道6个、镇63个、乡64个(其中民族乡2个);各乡(镇、街道办事处)下设1896个村(居)委会,其中村委会1783个、社区居委会113个。市政府设在新罗区。

电子地图查询网提供中国最新的电子地图查询、地图搜索、网上地图、手机地图和各地城市地图等多项服务,还有全国的地图地理介绍,但不提供世界地图。Copyright © 2009 All rights reserved 电子地图查询网 苏ICP备09073512号 合作伙伴:天气预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