巫山地图
巫山地图
基本概况
位于重庆市东北部,三峡库区腹心。东邻湖北省巴东县,西接奉节县,南与湖北省建始县毗连,北与巫溪县及神农架林区接壤。县境东西最大距离61.2公里,南北最大距离80.3公里。总面积2958平方公里。耕地面积40274公顷。巫山以上古唐尧时代巫咸(尧帝的御医)而得名,春秋战国为楚国巫郡,秦汉改郡为县,时名巫县,距今2235年。巫山位于重庆最东端,地处三峡库区腹心,东邻湖北巴东,南连湖北建始,西抵奉节,北依巫溪,幅员面积2958平方公里,辖26个乡镇、315个村、30个居委会,总人口61万。共有20个少数民族,少数民族人口6839人。县境东西最大距离61.2公里,南北最大距离80.3公里。最低海拔156米,最高海拔2680米(太平山)。境内山地占96%,丘陵平坝占4%。
基本县情可概括为“一户五县”。一户:地处库区腹心重庆东部,是“渝东门户”。五县:
一是经济小县。有贫困人口6.6万人,其中绝对贫困人口21555人,是新一轮国家扶贫工作重点县。土地瘠薄,人均耕地占有量不足1亩,主要经济指标低于全市14个贫困区县的平均水平。2007年,实现GDP27.3亿元,居全市第36位。二是矿产资源富县。已探明矿藏15种,其中煤炭储量4.7亿吨,占重庆总量的1/6;铁矿储量3亿吨、石煤5亿吨、大理石1亿立方米,水能蕴藏量达27万千瓦,已开发利用3万千瓦,开发潜力巨大;天麻、党参等土特产倍受欢迎。
三是旅游强县。长江三峡横贯县境,小三峡、小小三峡被誉为“中华奇观”、“天下绝景”。小三峡位列重庆市首届十佳景点榜首,是“中国旅游胜地四十佳”、国家首批“AAAA”、“AAAAA”级旅游景区和国家级生态示范区。日接待游客能力达到2万人,最高年接待中外游客133万人次,是“中国优秀旅游名县”和“中国旅游强县”十七强。
四是文化名县。200万年前的龙骨坡“巫山人”是亚洲人类的发源地,5000年前的大溪文化遗址是新石器文化的代表,有《神女赋》、《高唐赋》、竹枝词等名诗名赋,有神女峰、高唐观、楚阳台等名胜景观,有历史悠久的巫文化、巴楚文化和神女文化,有秦末汉初古栈道、千年悬棺、汉墓群等古迹40多处,珍稀文物1000多件,居三峡库区之首。
五是移民大县。是三峡工程重庆库区首淹首迁县,按三峡工程正常蓄水位175米方案,全县将淹没陆地面积49.3平方公里,涉及14个乡镇、60个村,淹没县城1座、建制镇1座、乡级镇6座、场镇2个、工矿企业48家,需动迁人口9.1万人,占全县总人数的15%,农村移民生产安置4.9万人。已顺利完成一、二、三期移民任务,目前正全力开展四期移民攻坚。
行政区划
人民政府驻巫峡镇。现辖巫峡、福田、龙溪、大吕、庙宇、双龙、官阳、骡坪、抱龙、官渡、铜鼓11个镇,培石乡、大溪乡、建坪乡、红椿乡、笃坪乡、邓家乡、曲尺乡、龙井乡、平河乡、当阳乡、庙堂乡、两坪乡、金坪乡、竹贤乡、三溪乡15个乡,18个居委会,566个村委会。
人口、民族 总人口58.33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4.49万人。民族有汉族、土家族、蒙古族、回族、苗族、彝族、朝鲜族、满族等8个,其中,汉族占总人口的99.89%。
旅游资源
县境名胜古迹主要有:大庙龙骨坡古人类化石遗址,发现距今201-204万年的人类门齿化石,是我国境内发现最早的人类化石。大溪遗址,位于夔峡东口长江南岸,与大溪河交汇处三级台地上。新石器时代墓葬群集中于溪北。大宁河小三峡中巴雾峡北口、滴翠峡飞云洞口均有悬棺,是古代巴人生活的遗存。有沟通古代蜀、巴、楚三国的大宁河古栈道,有宋代大诗人陆游入蜀曾憩息过的清水洞,现名"陆游洞"。有袖珍古镇大昌完好的"明清风格"的古建筑群。入梦如幻的巫峡、大宁河小三峡及马滤河小小三峡。小三峡系全国旅游胜地四十佳之一,1995年接待中外游客81.3万人次。巫山县拟建"巫山猿人博物馆"、"巫山文化馆"、"巫山风情民俗馆"、"巫山农家美食馆"等,正在申报巫山为国家级旅游度假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