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地图 >> 重庆地图 >> 双桥地图

区域概况

  重庆市双桥区地处渝西经济走廊,坐落在山明水净、风光秀丽的巴岳山和龙水湖畔,东与永川区相连,西、北与大足县接壤,紧邻世界文化遗产——大足石刻,距重庆市区80余公里,距成渝铁路、成渝高等级公路6公里,是全国重型汽车生产基地之一。行政区域面积43.1平方公里,属浅丘陵地带。全区辖2个镇,1个街道办事处:龙滩子街道、双路镇、通桥镇,7个居委会,14个村民委员会。2007年末总人口5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2.95万人,农业人口2.05万人,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93.4%。
  在双桥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确立了“工业强区”的战略思想,全区上下围绕加快实施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产业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总体目标,以及在渝西地区实现“三个率先”的子目标,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以人为本,牢固树立和落实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按照“努力建设一个园区,突出抓好两个重点,着力优化三个环境”的经济发展思路,狠抓“一园两重”,加快推进工业化进程,促进全区经济和社会事业健康发展。
  经过多年的努力,双桥区基本形成了以重型汽车制造、改装、零部件生产和销售为龙头,饲料、铸锻、化纤为补充的工业体系。拥有重庆重型汽车集团、中泰合资重庆双桥正大有限公司和新世纪化纤有限公司等知名企业。城市布局日趋合理,城市工业、商贸、政治三大功能分区初具规模,形成以大邮公路、双龙西路、通新公路为主线,以车城工业园区、通桥集镇、龙滩子地区、龙水湖巴岳山旅游度假区为重点,以商贸新城区为中心的“三线四点一中心”城乡一体化的城市总体格局。城市绿地面积达107.9公顷,公共绿地19.6公顷,绿地率39%,绿化覆盖率43%,人均公共绿地9.8平方米,于2002年率先在渝西地区建成市级“山水园林城区”。

自然地理

  双桥区于1975年3月正式建区,由原江津地区大足县双路公社全部、元通公社4个大队、土桥公社2个大队重新组建了双路、通桥2个公社、一个街道办事处、14个生产大队、3个居委会。其间经过1985年、1996年、2001年三次行政区划调整,目前,全区辖两个镇、一个街道办事处、14个行政村、7个居委会。
  双桥区东邻永川,南、北、西三面与大足接壤,位于成渝高速公路北侧,距重庆市区80余公里,西距成都市269公里,大邮高等级公路横贯全境,交通便利。辖区幅员面积43.1平方公里,人口4.6万,其中城镇人口2.13万,城镇化率为79.1%,以汉族为主,另有回、壮、满、傣、瑶、黎、苗、侗、土家、蒙古、锡伯、布依等少数民族。
  双桥区是典型的工业区,境内的重庆重型汽车集团公司(原四川汽车制造厂)是我国引进法国军车技术兴建的第一个重型汽车生产基地,以生产红岩、斯太尔两大系列的高吨位重型汽车为主。在重汽集团带动下,区属工业经济较为发达,形成了以重型汽车改装制造、零部件生产为龙头,以饲料、铸锻为两翼,以摩托车配件、五金、化工、采矿为补充的工业体系。
  双桥区旅游资源得天独厚。不仅位于大足石刻黄金旅游线上,还拥有龙水湖、巴岳山、余栋臣墓等旅游资源和重汽集团重型汽车生产流程等工业旅游资源。龙水湖位于双桥主城区以北3公里,湖区面积8000多亩,湖水面积5000多亩,蓄水量1200万立方米。湖内108个小岛星罗棋布,各具特色。湖东面的巴岳山叠峰耸翠,峻秀挺拔,风光秀丽,成为龙水湖的天然背景和绿色屏障。重汽集团日产重型汽车50余辆,其流畅、宏大、整洁的生产流程可让人亲身感受现代科技的神奇与瑰丽,从中得到美的享受。
  双桥区矿产资源丰富,主要有煤、天然气、石灰石、粘土、黄砂以及日产600 M3、可供开采50年的地热资源储备。全区共有耕地面积23076.9亩,占全区土地总面积的43.82%。全区降雨量多年平均径流为444.26毫米,多年平均降雨量1109毫米,人均水资源占有量445立方米,属重庆市资源性缺水的地区之一。

历史沿革

  双桥建区至今,只有32年时间,但其境域历史悠久。秦以前属巴国,秦属巴郡,汉属益州巴郡垫江县(今合川)。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先后为益州、荆州、楚州巴郡垫江县、宕渠县(今合川)、合州垫江郡石境县(今合川)地。北周时期,为普安郡永康县(今安岳)地。隋代为资阳郡隆康县(今安岳)地。初唐为普州隆康(普康)县地。唐肃宗乾元元年(758),左拾遗李鼎祚向朝廷提出奏请,以“山川阔远,请割泸、普、渝、合、资、荣等六州界置昌州”(见李吉甫《元和郡县志》)。次年正月,唐肃宗李亨接受奏请,正式批准从泸州、普州、渝州、合州、荣州、资州(见王象之《舆地纪胜》的认定)划出部分地“分置昌州”,同时分置昌元、静南、大足三县,隶昌州(见《旧唐书》、《新唐书》中的《地理志》),双桥境域属静南县。
  唐大历六年(771),战乱不已,无法成治,州、县均废置,其辖地归还故属。大历十年(775),西川节度使崔宁奏准唐朝廷,于是年五月复置原州、县,“以镇夷獠”。次年,析壁山(今璧山)、泸州地置永川县,隶昌州。州治迁静南县,辖静南、昌元、大足、永川四县。唐景福元年(892),撤静南县,所属县地分别并入其余三县,双桥境域归属大足县。
  唐宋时期,大足基层政区均为乡里,因其所载不详,双桥境域属何乡里无从查考。元代县以下为村社制,时大足省并铜梁,详情失考。明清时期,属大足县汶水里。清康熙十三年(1674)吴三桂称帝,国号周,“全川悉陷”。康熙十七年至十九年间,双桥境域为吴三桂占据。据说,原双路乡二郎塘燕子岩煤窑平洞尾部刻有开凿年代“洪化”二字,“洪化”乃吴三桂之孙吴世璠年号。1974年2月,四川省革命委员会在向国务院呈报《关于建立大足汽车制造厂行政区由重庆市直辖的请示报告》中,建议将大足县双路公社和元通公社的青春、天星、白鹤、天桥及土桥公社的茅店、新民等6个生产大队划归新置之行政区,由重庆市直辖。双路公社建制及社名不变。另外6个大队组建为通桥公社(取元通、土桥公社社名各一字而成),并从双路、通桥两公社首尾各取一字,以“双桥”二字作为新置行政区名。1975年10月,经国务院批准从大足县划出置双桥区,隶四川省重庆市。1997年重庆市建制为直辖市后,仍隶重庆市。

电子地图查询网提供中国最新的电子地图查询、地图搜索、网上地图、手机地图和各地城市地图等多项服务,还有全国的地图地理介绍,但不提供世界地图。Copyright © 2009 All rights reserved 电子地图查询网 苏ICP备09073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