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地图 >> 安徽地图 >> 合肥地图
历史沿革
 
合肥是一座有2000多年历史的文化古城,历史悠久,名人辈出,具有“淮右襟喉,江南唇齿”的战略地位,常为兵家必争之地。“合肥”因东淝河与南淝河在此汇合而得名,素以“三国旧地、包拯故里”闻名于世。合肥之名,最早出现在大文学家、史学家司马迁的《史记·货殖列传》中:“合肥受南北潮,皮革、鲍、木输会也”。秦汉之交,合肥正式建立“合肥县”,属九江郡。东汉刘秀升合肥为侯国,三国时为扬州治所,三国时魏将张辽大败孙权十万大军的逍遥津战役,即发生在这里。明清时为庐州府治,故又别称为“庐州”。自东汉末以来,合肥数为州郡治所,一直是江淮地区重要的行政中心和军事重镇。合肥解放后由县设市,三年后安徽省人民政府正式成立于合肥市。

地理位置
 

位于安徽省中部(北纬32°、东经117°),长江淮河之间、巢湖之滨,通过南淝河通江达海.
 
自然气候
 
合肥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全年气候特点是:四季分明,气候温和,雨量适中,春温多变,秋高气爽,梅雨显著,夏雨集中。年平均气温15.7度,降雨量近1000毫米,日照2100多个小时。
 
城市环境
 

淝水穿城而过,环城公园似翡翠项链;逍遥古津、教弩梵钟、包河秀色、蜀山春晓,徜徉其间,吊古论今,令人留恋忘返。中国科技大学落户合肥,更使这座“千年古邑”享有了“中国科技城”的美誉。 在2007年底,由国家商务部、信息产业部、科技部正式认定合肥市为“中国服务外包基地城市”,成为中国第12个服务外包基地城市。

地名由来
 

“合肥”地名的由来
  “合肥”名称之由来,说法有二。北魏郦道元《水经注》云:夏水暴涨,施(今南淝河)合于肥(今东淝河),故曰合肥。这是一种说法。 唐代有人提出另一种说法,淝水出鸡鸣山,北流二十里分而为二,其一东南流(南淝河),经过这里入巢湖;其一西北支(东淝河),二百里 出寿春入淮河。《尔雅》上指出“归异出同曰肥”。二水皆曰肥,合于一源,分而为二,故曰合肥。
  “合肥”地名的沿革
  秦置合肥县,属九江郡。曾为扬州治。西晋属淮南郡。东晋改汝阴县。隋初复改合肥县,为庐州治所。宋为庐州,元为庐州路,明为庐州 府治。清为江南省庐州府治,1912年废合肥县,分置肥东、肥西县。1988年辖东市、西市、中市、郊区4区和长丰、肥东、肥西3县。

行政区划
 

  合肥市辖4个市辖区、3个县。

  合肥市     面积6911平方千米,人口445万人(2004年)。
  庐阳区   面积 140平方千米,人口 40万。邮政编码230001。区人民政府驻阜南路10号。
  瑶海区   面积 189平方千米,人口 40万。邮政编码230011。区人民政府驻明光路57号。
  蜀山区   面积 129平方千米,人口 37万。邮政编码230061。区人民政府驻梅山路107号。
  包河区   面积 197平方千米,人口 46万。邮政编码230041。区人民政府暂驻濉溪路118号。
高新开发区
新站区
经济技术开发区
滨湖新区
政务区
  长丰县   面积1925平方千米,人口 78万。邮政编码231100。县人民政府驻水湖镇。
  肥东县   面积2145平方千米,人口107万。邮政编码231600。县人民政府驻店埠镇。
  肥西县   面积2186平方千米,人口 96万。邮政编码231200。县人民政府驻上派镇。
电子地图查询网提供中国最新的电子地图查询、地图搜索、网上地图、手机地图和各地城市地图等多项服务,还有全国的地图地理介绍,但不提供世界地图。Copyright © 2009 All rights reserved 电子地图查询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