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地图 >> 安徽地图 >> 安庆地图
安庆简介
      安庆(Anqing,Anking),又称宜城,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安庆是安徽省省辖市、安徽省新兴工业城市,总人口约604万,其中市区约73万人,面积1.54万平方千米,辖迎江区、大观区、宜秀区三区,桐城市一县级市,宿松、枞阳、太湖、怀宁、岳西、望江、潜山七县,共三区一市七县。人口主要为汉族。南宋置安庆府。元改为路。明初改宁江府,后又复改安庆府。清及民国为安徽省治所,1912年置怀宁县。1949年析怀宁县城区及近郊设安庆市。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盛产水稻、棉花、油料、麻类、茶叶、柑橘、蚕桑等农作物以及家禽、家畜和水产品。矿产有大理石、石灰石、铜、磷矿石等。水能资源丰富。安庆是桐城派文学与黄梅戏的发祥地,是以石油、化工、轻纺、食品为主体经济的中等工业城市。市花为月季,市树为香樟。旅游点以“五山二湖”(潜山天柱山,枞阳浮山、宿松小孤山、岳西司空山、市郊大龙山、花亭湖、石塘湖)为主。太平天国后期著名的安庆保卫战、1907年徐锡麟刺杀清安徽巡抚恩铭、1908年11月马炮营起义、1912年孙中山主持焚毁英商偷运的鸦片等,均发生在这里。
地理位置
       安庆市位于长江下游北岸, 皖鄂赣三省交界处,是长江下游的第一个城市,也是万里长江安徽段的第一个城市,东与安徽省池州市、铜陵市隔江相望,南以长江与江西省九江市相连,西界湖北省黄梅、蕲春、英山三县,北接安徽省六安市、巢湖市。

  安庆历史悠久,人文荟萃,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薛家岗和张四墩等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见证了安庆的祖先自古就在这片美丽富饶的土地上繁衍生息。
  东周时期安庆是古皖国所在地,安徽省简称“皖”即由此而来。南宋绍兴十七年(1147)改舒州德庆军为舒州安庆军,“安庆”自此得名。安庆城始建于公元1217年,至今已有近800年的历史。东晋诗人郭璞曾称“此地宜城”,故安庆又别名“宜城”。
  从清乾隆二十五年(1760)到民国二十六年(1938),安庆一直是安徽省省会和全省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是中国较早接受近代文明的城市之一。清咸丰十一(1861)年曾国藩创办的安庆内军械所,制造了中国第一台蒸汽机和第一艘机动船;清光绪年间陈独秀在安庆举办藏书楼演说、创办《安徽俗话报》,第一次试举起“新文化”的旗帜;光绪三十三年(1907)、三十四年(1908)先后发生在安庆的徐锡麟巡警学堂起义和熊成基炮马营起义,接连打响了辛亥革命第一枪和新军起义的第一枪;安徽省的第一座发电厂、第一座自来水厂、第一家电报局、第一部电话、第一条官办公路、第一个飞机场、第一个现代图书馆、第一所大学、第一张报纸……都诞生在这里。安庆素有“文化之邦”、“戏剧之乡”、“禅宗圣地”的美誉。是《孔雀东南飞》、“大乔小乔”、“不越雷池一步”、“六尺巷”等著名故事的发生地,是统治中国文坛近三百年的“桐城派”的故里,是京剧鼻祖程长庚为代表的徽班成长的摇篮,是黄梅戏形成和发展的地方,也是中国新文化运动先驱陈独秀、佛教领袖赵朴初、道教领袖陈撄宁、“两弹元勋”邓稼先、中国“计算机之父”慈云桂、“将军外交家”黄镇、“杂技皇后”夏菊花、通俗小说大师张恨水等影响中国、闻名世界的杰出人物的故乡。古皖文化、禅宗文化、戏剧文化和桐城派文化在这里交相辉映,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地方文化。
自然地理
 

  矿产资源 在对1000多个矿(床)点、矿化点的普查和详查中发现,境内矿种主要有铜、铁、金、银、钼、铅、锌、钴、镍、铀、硫铁矿、石灰石、大理石、花岗石、重晶石、硅灰石、白云石、红柱石、磷、玻璃石英、石墨、瓷土、硅线石、金红石、蓝晶石、透辉石、透闪石、蛇纹石、烟煤、无烟煤、石煤、泥炭、天然气、矿泉水等。探明储量的主要有铜矿、铁矿、铅锌矿、金矿、银矿、钨钼矿、钴矿、煤矿、石煤、磷矿、硫矿、大理石、石灰石。据统计,全市有各类矿产资源70余种,其中非金属矿藏中肥料、建筑材料、化工原料、美术工艺原料等种类储量大,品种全,品质优,为全省之最。全市各地均有矿点分布,其中怀宁、枞阳较多。怀宁金属矿、非金属矿、能源矿等均较丰富。

历史沿革

 

  宋绍兴十七年(1147年)置安庆军。庆元元年(1195年)置安庆府。1949年设安庆市。因安庆军为名。
  
  1949年设安庆市,由安庆专署领导。1951年安庆市改由皖北行署直辖。1952年安庆市由省直辖。1960年安庆市委托安庆专署领导。1961年安庆市改由省直辖。1965年安庆市划归安庆专署领导。1979年安庆市改由省直辖。
  1949年设安庆专区,属皖北行署区。安庆专署驻安庆市,辖安庆市及怀宁(驻石牌镇)、望江、宿松、太湖(驻晋熙镇)、岳西(驻衙前镇)、潜山(驻梅城镇)、桐城、桐庐(由桐城县析置,驻汤家沟)等8县。 1951年桐庐县改名为湖东县。 1952年安庆专区属安徽省领导。安庆市改由省直辖。原池州专区所属铜陵、贵池(驻池州镇)、青阳(驻蓉城镇)、至德(驻秋浦)、东流等5县划入安庆专区。辖13县。 1954年湖东县由汤沟镇迁驻枞阳镇。 1955年湖东县改称枞阳县。 1956年至德县迁驻尧度镇。 1958年撤销铜陵县,并入铜官山市。原由省直辖的铜官山市改名为铜陵市,划归安庆专署领导。辖1市、12县。 1959年东流、至德2县合并为东至县(驻尧度镇)。辖1市、11县。 1960年原由省直辖的安庆市委托安庆专署领导。以铜陵市部分地区复设铜陵县(驻原县城)。安庆专区辖2市、12县。 1961年安庆、铜陵2市改由省直辖。 1965年安庆市划归安庆专署领导。将铜陵、贵池、青阳、东至4县划归池州专区。辖1市、8县。 1970年安庆专区改称安庆地区,地区驻安庆市。辖安庆市及桐城、枞阳、怀宁(驻石牌镇)、望江、宿松、太湖、岳西、潜山(驻梅城镇)等8县。 1979年安庆市改由省直辖。安庆地区辖8县。 (以上摘自《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区沿革·史为乐著》)
  1988年8月17日国务院批准:撤销安庆地区,所属的桐城县、怀宁县、枞阳县、潜山县、太湖县、宿松县、望江县、岳西县划归安庆市。
  1996年8月20日,民政部批复(民行批[1996]59号)撤销桐城县,设立桐城市。
  1998年9月25日,国务院批准将怀宁县人民政府驻地由石牌镇迁至高河镇。
  2000年,据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安庆市总人口5180000人;迎江区 150221 大观区 167860 郊区 264670 怀宁县 673677 枞阳县 757951 潜山县 515261 太湖县 498882 宿松县 649975 望江县 479099 岳西县 361632 桐城市 660772 (按当年行政区划;单位:人)
  2004年底,辖18个街道、103个镇、70个乡。
  2005年5月13日,国务院(国函[2005]38号)批准调整安庆市部分行政区划:(1)将安庆市郊区的老峰镇、龙狮桥乡、长风乡、新洲乡划归安庆市迎江区管辖。(2)将安庆市郊区的十里铺乡(不含眉山、象册、苏岗、砂桥、罗冲5个村)和怀宁县的海口镇、山口乡划归安庆市大观区管辖。(3)安庆市郊区更名为安庆市宜秀区,将怀宁县的大龙山镇、五横乡和桐城市的罗岭镇划归宜秀区管辖。宜秀区人民政府驻地由迎江区青少年宫路迁至大龙山镇。5月24日安徽省政府(皖政秘[2005]59号)批复调整安庆市部分行政区划。调整前,迎江区面积11平方千米,人口15万;大观区面积12平方千米,人口19万;郊区面积445平方千米,人口24万,邮政编码246003;桐城市面积1644平方千米,人口78万;怀宁县面积1543平方千米,人口79万(面积、人口数据根据《简册(2004)》)。

行政区划
 

  安庆市辖3个市辖区、7个县,代管1个县级市。
  安庆市   面积15329平方千米,人口605.51万人。
  迎江区  面积 207平方千米,人口24.42万。邮政编码246003。
  大观区  面积 204平方千米,人口29.56万。邮政编码246004。
  宜秀区  面积 410平方千米,人口19.06万。邮政编码246003。区人民政府驻大龙山镇。
  桐城市  面积1572平方千米,人口74.48万。邮政编码231400。市人民政府驻文昌街道。
  怀宁县  面积1276平方千米,人口68.13万。邮政编码246121。县人民政府驻高河镇。
  枞阳县  面积1808平方千米,人口96.21万。邮政编码246700。县人民政府驻枞阳镇。
  潜山县  面积1686平方千米,人口57.21万。邮政编码246300。县人民政府驻梅城镇。
  太湖县  面积2031平方千米,人口55.83万。邮政编码246400。县人民政府驻晋熙镇。
  宿松县  面积2394平方千米,人口80.28万。邮政编码246500。县人民政府驻孚玉镇。
  望江县  面积1357平方千米,人口60.47万。邮政编码246200。县人民政府驻华阳镇。
  岳西县  面积2398平方千米,人口39.86万。邮政编码246600。县人民政府驻天堂镇。
电子地图查询网提供中国最新的电子地图查询、地图搜索、网上地图、手机地图和各地城市地图等多项服务,还有全国的地图地理介绍,但不提供世界地图。Copyright © 2009 All rights reserved 电子地图查询网 苏ICP备09073512号